查看全文
是意义不大,因为除了电视内容以外,几乎没有创作者会以 NTSC 色域为基准创作内容。它现在最大的用途更多的是用于对比其他的色彩空间。
通过上图可以看到,sRGB 色域几乎被囊括在了 NTSC 色域范围内,且面积占比恰好为 72%。所以一些厂商也会主打一个 72%NTSC 色域的概念。将 72%NTSC 色域覆盖约等于为 100% 的 sRGB 色域覆盖,这其实是非常不严谨的,因为色域是没有换算关系的,虽然面积比是 72%,但实际覆盖的位置可能会不一样,如下图所示,72%NTSC 的色域面积并没有覆盖 100%sRGB 面积。
DCI-P3
DCI-P3 色域是美国电影行业在 2002 年推出的一种广色域标准,主要应用于数字影院的色域也就是电影行业。它的诞生是为了尽可能匹配电影场景中能展现的全部色彩,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视觉的体验。
DCI-P3 是一个更加注重于视觉冲击而非色彩全面性的色域。相对其他色彩标准,它拥有更广阔的红色/绿色系色彩范围。现在 P3 色域应用最广的厂商就是苹果以及手机领域。2015 年之后所有的苹果产品都是支持 P3 色域的,比如 MacBook Air(M1)版显示屏的 DCI-P3 色域覆盖率是 97%:
所以对于需要外接显示器的 Mac 系统用户来说,最好是选择>90%DCI-P3 色域覆盖率的显示器。
色准
色准就是色彩精准度,一般用△E 值表示显示器色彩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有多大,△E 值越小,颜色准确度越高。
大众级显示器的△ E 值在 3-12 之间,可以满足普通人日常上网、打游戏、看视频的需求。色彩精准度△E≤2,在色彩表现方面就非常专业了,适合色彩敏感及对细节有严格要求的专业设计人士。
一般专业级的显示器都会配备一份校色报告:
ΔE 值<3,人眼基本上是分辨不出色彩的差异,只有少数专业级显示器能做到;
ΔE 值在 3-6.5 之间,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可以辨別其不同,但普通人是观察不到其中的差异的,通常专业级液晶能够达到这个标准,而少数优秀的消费级液晶显示器也能进入这个区间;
ΔE 值在 6.5-13 之间,色彩的差别是可以看到的,但可认为是相同的色调;
ΔE 值在 13-25 之间,被认为是不同的色调;
ΔE 值大于 25,则被认为是不同的颜色。
色深
色深简单理解就是色彩数量的多少,它影响色彩过渡的平滑程度。
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色深基本上就三种:6bit,8bit,10bit,色彩数量越多,过渡越顺滑。一般常见的显示器 bit 值都在 8bit